因此,北京今年沙尘天气可能会有所缓解,对北京等北方城市的雾霾治理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经过长期的努力,建立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市县区及村镇创建申报管理规定和指标体系,全面开展了国家、省和州市级多层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下一步,要重点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要强化载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目前,云南省已累计建成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市县、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截至目前,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都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张建萍表示,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的情况下,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将根据各地实际下达创建计划,加强指导,确保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目标任务。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文明建设处处长张建萍介绍,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作为云南省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推动。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立足现有条件努力探索创新,多措并举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1个省级生态文明州、2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61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29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对已获得命名的生态建设示范区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组织一次复查,并适时开展现场检查,加强监管,建立退出机制。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高建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河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五是打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2019年主要目标是,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0%,PM2.5平均浓度较2018年下降5%以上,达到53微克/立方米。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重点的80个县(市、区)分局局长参加会议。
高建民强调,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
深化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整合相关职能职责,构建起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执法体系。会议由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殷广平主持。深刻汲取潮河上游滦平段违法开发建设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沉痛教训,主动对标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功能定位,着力打好生态环境排查整治攻坚战,坚决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扎实推进重点敏感区域环境治理,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高建民指出,2018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全省平均优良天数208天,较2017年增加6天。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开展万名环保干部进万企等,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重点问题,持续攻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坚决打好去产能和退城搬迁攻坚战、机动车污染防治攻坚战、散煤整治和清洁替代攻坚战、扬尘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攻坚战、重污染天气应对攻坚战。
厅总工、核总工,厅机关全体人员,厅属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各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正处级以上干部,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按照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流域治理的思路,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重点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河流治理专项行动、工业污水达标整治专项行动、城镇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渤海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2018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比下降14%,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实现《河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2019年目标任务,空气质量为六年来最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省上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力度空前。
省生态环境厅厅领导、环境监察专员出席会议。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断面比例达到47.3%以上,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下降至29.7%以下。会上,衡水市、唐山市、石家庄市、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分别就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作交流发言。今年将开展八项重点工作。三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高建民指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机遇期。
二是实施碧水保卫战五大专项行动。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在项目层面,建立企业合作机制,探索形成沿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化解旧动能。尽管不少沿岸省市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长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一些省市存在生态修复保护任务重、沿江化工园区缺乏建设经验和规范引导、生态修复保护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这项提案的发起人之一、四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表示,在国家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为长江减负,推动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45%,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走廊,但同时,区域范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在全国占比49%。针对园区内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在预处理、输送、计量、排放、接管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近两年,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及沿江11个省市,先后制定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去年宜昌经济增速达到7.7%,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在破解化工围江的困局中迎来了破茧新生。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介绍道:2018年,四川省87个国家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88.5%,同比上升14.9个百分点。在地区层面,建立省级协调机制,通过横向合作协调沿江三大城市群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形成差异化协同发展。
王济光建议从中央、地方、项目三个层面着手。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这样告诉记者,关闭拆除长江岸线岳阳段全部42个泊位、13道渡口,暂停11个泊位建设,8个规模以上排污口已全部达标排放,43处排渍(涝)口已完成整治销号41处,有序有效地推进了生态环境修复,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发挥中央资金对地方和社会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我们主动申请关闭沿江4个企业排污口,压力的确有,但效果也是不错的。
对于加强跨区域的协调联动机制,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深表认同:我认为应突出重点,建立从源头上开展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协调机制,形成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指导支持11个省市初步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同时还开展了三线一单实施方案的编制试点工作,并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在3月11日的记者会上,李干杰部长说,确实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形势还是非常严峻。其次,拓宽生态环境保护资金项目补助范围。
加强顶层设计,高质量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前,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面临诸多挑战。整体联动,逐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完善多元化投入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制度机制。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9%,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去年,湖南省全面完成中办督查反馈问题整改,长江岸线整治效果显著。
第三,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绩效考核评估体系。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生态环境保护热点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要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尤其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里面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尽快能够见到成效。